- 文章正文
- 我要评论(1)
《我有一个想法》之“月满入红楼”落地:以游、观、谈、宴激活红楼文化
来源: 2025-09-26 11:59 河北新闻网9月25日,腾讯新闻《我有一个想法》生态计划支持的创想之一“月满入红楼”在只有红楼梦·戏剧幻城正式落地。这场以红楼梦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,通过与创想者卢冉的深度共创,将古典文学中的宴饮美学、生活智慧与现代沉浸式场景相融合,让“藏在典籍里的红楼”变成可触摸、聆听、品尝的现实场景。

游、观、谈、宴,沉浸式构建红楼新体验
“月满入红楼”的体验从一场“寻宝”开始 —— 参与者化身“荣国府膳房学徒”,开启“红楼食趣寻踪”寻宝游戏。园林景点中散落着印有多维考据的美食小卡,每张卡片对应红楼筵席中的一道原创食单,参与者在与NPC互动收集小卡,解锁美食背后文化故事的过程中,提前走进红楼饮食的雅致世界。循着“亦真亦假、虚实留白”的景观路线游园之后,观看只有红楼梦·戏剧幻城专属剧目《只有红楼梦》,其以环绕舞台为载体,剥离红楼故事、桥段与场景,聚焦读者视角下的哲思与追问。

“游、观、谈、宴”四维环节,构建起全新的红楼文化体验闭环,依托只有红楼梦·戏剧幻城的既有特色场景奠定沉浸基调,把红楼文化从“艺术体验”到“生活美学”的体验融合。

对谈沙龙围绕“传统文化的现代赋能和活化”展开,邀请到中国红楼梦学会执行秘书长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石中琪,追光动画总裁于洲,资深编辑、作家闫红,历史文化博主张志浩与文化学者、“月满入红楼”创想者卢冉共同探讨经典与当代的连接之道。
卢冉在对谈中强调,“‘月满入红楼’变成了一种共创,大家的参与感其实是更强了,专家和学者也不再是文化解释的唯一化身。”他认为,参与者的互动反馈与古代脂批《石头记》的“弹幕式互动”本质一致,“轻量级的文化共创”让项目真正完整。石中琪则提出“智慧的、真诚的创新”理念:“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,以‘取其神、改其形’的方式解码典籍,让穿越千年的‘红楼魂’与当下的‘现代味’相融。”参与者不止能“看到”红楼,“听懂”红楼,更能“尝懂” 红楼,最终走进红楼,形成深度文化认同。

“宴”正是这一次体验的文化载体。夜幕降临,坐落在只有红楼梦·戏剧幻城之中的随喜园林的宴席璀璨,宫灯次第亮起,丝竹雅乐渐起,伴随着古典舞的水袖翻飞,佳肴逐一登场。“月满入红楼”主题夜宴营造出“如梦似幻”的氛围,也将整场体验推向高潮。
饮食文化解码,让红楼走入现代生活
“月满入红楼”的文化价值,更体现在对红楼饮食美学的精准解码与创造性转化。不同于简单的“古籍复刻”,活动团队以“考据为基、创新为魂”为原则,践行“抓魂不仿形”的创作理念,让现代人吃到“有红楼梦魂”的菜。
《红楼梦》中部分美食在实物转化中需应对描写存在细节模糊、实操难度大的问题,团队并未直接复刻文字,而是围绕红楼饮食“食不厌精”的核心特质拆解重构。例如主菜“琉璃玲珑心”,灵感源自第八回宝玉提及的“豆腐皮的包子”——这道被宝玉视为珍宝的点心,在清代饮食语境下有着特定的形制意涵。为让其落地,团队不仅细究“豆腐皮包子”在清代的食材搭配与文化象征,更赴现代江南地区展开田野调查,最终以透明豆皮裹江南山珍,制成“似一颗玲珑剔透的琉璃女儿心”的菜品。
团队考据康乾时期的饮食古籍,结合现代烹饪技术攻破传统做法的难点,在保留文化韵味的同时兼顾当代口味偏好。这种“不仿形而抓魂”的思路,让红楼饮食从文字想象变为可感知的味觉体验,实现了传统文化从“抽象”到“具体”的转化。

多方见证,“小想法”激活大文化
“月满入红楼”的落地,是腾讯新闻《我有一个想法》计划理念的生动实践。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评价:“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‘保存’,而在于‘再造’。只有红楼梦·戏剧幻城用沉浸式戏剧、光影技术和舞台叙事,让文化经典与当代人共鸣。而腾讯新闻搭建的文化桥梁,与幻城‘活化经典’的使命不谋而合——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:让想法落地,让文化可感,让传统生长。”
作为 2025 年 4 月发起的生态计划,《我有一个想法》旨在持续收集和呈现想法,让想法启发想法,激发行动。截至目前,计划已联合卢冉等6位创想者及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、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、只有红楼梦
(正文已结束)
[责任编辑:]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- 上一篇:从“交车”到“交底”:魏建军为V6火炮首批车主交车 下一篇:没有了
已有10条评论

